米其林一星餐廳「川雅」秋冬以「時間」為主軸,由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

若說菜單是一場敘事,川雅秋冬這一章,講述的,便是關於「時間」的故事。它不刻意顛覆經典,也非為創新而創新,而是透過主廚對「時間」的感知與掌握,在分寸之間重構節氣與味型的表達。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,讓酸、麻、鮮、香、醇、甘依序展開,如同章回小說般層層遞進,有轉場、有留白,也有餘韻。而這些風味並非倉促堆疊而成,而是經年累積的體悟與等待所醞釀的成果:酸,往往來自發酵時光的沉澱;香,則需靠香料在低溫中的細火慢熬;火候的拿捏,更仰賴多年經驗的積累;一道料理自鍋中起鍋至上桌,則更需靠前後場無聲卻精準的節奏配合——每一秒,皆是與「時間」的交手。

 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川雅所詮釋的現代官府川菜,其精彩之處不止於技法精巧、形式多變,更在於對「時間」的深刻回應,理解食材生長的節奏、體察味型醞釀的時間軸、拿捏上桌時機的精準節拍,並以當代語彙回應古訓「不時不食」,於傳統中找尋新的節奏感。這場關於「時間」的餐桌敘事,成就了川雅獨特的現代官府川菜風貌—不張揚,卻層層有致;不疾不徐,卻步步入心,如同一場溫潤、綿長的對談,在不斷遞進的節奏中,與時間緩緩共舞。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〈朝擺〉時令生果・琥珀核桃・脆皮花生

入席之初,筷未動、味先啟,三味並列的《朝擺》,甜的清醒、香的溫潤、麻的辛辣,靜靜現身於桌前,雖不張揚,卻難以忽視。源自四川的「朝擺」,原為席前迎賓之儀。主廚王國政延續此傳統,轉化為一道富含儀式感的開場。「時令生果」是精選當季水果,清爽脆甜,入口即醒;「琥珀核桃」以麥芽糖翻炒,裹糖後撒上芝麻,酥脆中透出果仁的溫潤;而「脆皮花生」最具性格,嚴選雲林小農花生,多次裹粉酥炸,再拌以花椒、五香與辣椒粉,酥殼輕響之際,辛香層層綻放。它不是點心,也非前菜,而是節奏的鋪陳。甜、香、麻依序展演,為這場川味盛宴揭開序章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小菜〉手藏泡菜

在川菜中,泡菜不僅是家常滋味,更是川人餐桌上一道「未食先動心」的風味序章。主廚王國政以短時醃製的「跳水泡菜」為靈感,轉化為一道自製「手藏泡菜」,開席未啟,味已入心。風味依序展現泡菜的廣度與深度,鋪陳出川味24味型的餘韻,首款為甜酸回甘的糖醋與陳皮味型,選用大黃瓜、佛手瓜與萵筍為基底,調以糖與醋,佐以陳皮帶出柑橘果香,清新爽口;第二款為酸香爽脆的泡椒味型,風格近似四川家常「熊貓泡菜」,以黃甜椒、玉米筍、胡蘿蔔與小黃瓜組合,色澤繽紛;第三款構築層層辛香,選以白玉木耳與小川耳,搭配八角、山奈、紅花椒與草果,辛香沉穩;最後一味為酸辣味型,選用冬瓜球醃入特調黃辣椒,再添百香果增添果香,清脆鮮甜中,尾韻輕辣,是餘味的一記記號。每一款皆有其性格,從柔和至強烈、從清新至辛香,層層遞進,為整桌川味立下深刻而鮮明的風味基調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冷盤〉涼菜九宮格

在川雅,經典的「涼菜九宮格」如同川味敘事的前言,以九種涼菜鋪展出麻與辣、酸與鮮、濃與淡的節奏變化,層層遞進、起伏有致,也為王師傅詮釋「二十四味型」的川味前奏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「茉莉花燒汁圓鱈」呼應煙香味型

以川式醃漬海味為基礎,圓鱈裹漿酥炸,佐茉莉花香的照燒風味醬,綴以春捲皮脆片,入口前就能聞到其獨特香氣。


「泡椒豬耳」呼應泡椒味型

靈感來自家常「敲敲話」,豬耳蒸熟後切片堆疊捲起,浸入泡椒滷水一晚,略帶發酵香,酸辣氣息在舌尖蔓延。


「刀口辣椒雞」呼應紅油味型

雞丁以小火油泡至嫩,拌上主廚自製紅油,亮點在於沾佐的刀口辣椒所帶出的層次辣香,此調味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調味之一,以二荊條、剝皮辣椒與紅花椒慢炒後手工剁碎,香氣厚實、辣感沉穩,尾韻帶椒麻而不燥,


「胡麻秋葵」呼應麻醬味型

王師傅承襲北方麻醬手法,特別加入花生醬增添厚度與香氣,以傳統三七比例調製醬汁,鹹香中帶滑潤,澆淋於秋葵之上,口感清爽、尾韻微甜。


「燈影苕片」呼應紅油味型

借鑑燈影牛肉的刀工技法,選用有「黃金地瓜」之稱的台農57號地瓜,刨成極薄片後以小火慢炸,再拌入特製紅油,香脆中帶自然甘甜,辣味則含蓄綿延。


「紅油九孔鮑魚」呼應紅油味型

鮑魚以清湯滷製入味,淋上特製油辣子,麻辣中帶層次,此款紅油採用不同於「刀口辣椒雞」的基底,特別能襯出鮑魚的鮮甜與海味。


「黃金燒椒皮蛋」呼應燒椒味型

靈感來自四川燒椒醬,將青辣椒乾燒,炙烤出自然焦香後剁碎,與蒜蓉、醋等調料拌勻,淋於皮蛋上,炙燒香氣撲鼻,辣感鮮明。


「芥末中卷」呼應芥末味型

中卷刻花後汆燙佐以甜感的自製芥末醬,酸、鹹、香平衡,略帶嗆意卻不掩海味。


「脆紅黑米松阪豬」呼應怪味味型

選用台灣松阪豬蒸熟後油炸,外層裹上酸、甜、麻、辣、鹹香交融的怪味醬,佐以芝麻、花生、刀口辣椒與箛米等辛香料,層層堆疊、互不搶味,多重味感迴盪出最迷人的風味高點。


頭湯〉清湯蟹肉獅子頭

一碗好湯,是澄澈見底、味足氣練。此道獅子頭取法揚州經典「葵花斬肉」與川菜傳統「苕菜獅子頭」,主廚揉合豬五花、雞腿肉、蝦仁、香菇與鮮筍細工搗泥,反覆摔打至具彈性與黏性,再拌入藍花蟹肉蒸熟定型,入口柔韌、鬆而不散。獅子頭與清湯共煨,湯底以老母雞、金華火腿、豬骨慢燉八小時,再三次以鴨蓉、豬蓉、雞蓉掃湯澄清,保留濃郁滋味之餘,湯色清亮透白,湯香撫舌,肉香回繞,喝上一口便回神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柱菜〉舞鶴紅茶乳鴿

在傳統川菜筵席的「四柱」架構中,主廚王國政承襲傳統卻不受其限,以乳鴿入菜,為柱菜添上一筆意想不到的精彩。嚴選來自屏東、養殖僅二十二天的初生乳鴿,體型輕巧、骨細肉嫩。製作前先將乳鴿浸入以花蓮舞鶴紅茶為基底,融合香料與水果調製的白滷水中一夜入味,滷後燙皮、刷醋水、風乾兩小時,再於表皮反覆刷上三層自製脆皮糊,最後以小火慢炸至皮薄如瓷、酥脆如響,卻不掩其內裡的鮮嫩多汁。上桌前輕噴舞鶴紅茶茶油,茶香微微散開,入口再佐以炸過的紅茶葉,蜜香與果香交織,與鴿肉的鮮、皮脂的酥、茶氣的清雅彼此襯映,餘香不絕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〈柱菜〉魚香網油龍蝦海鮮卷

魚香,來自四川民間的烹魚手法,也是川味 24 味型中的要角。川雅的魚香,是王師傅將自選大紅椒醃漬兩月成泡椒,再與鯽魚、薑蒜、米漿一同炒香,讓香氣、辣、酸、甜、鹹逐層綻放。特選龍蝦拌入荸薺、筍粒與小韭菜提鮮增脆,外層裹豬網油酥炸後,再撒上自製漿糊進行第二次酥炸,層層封鎖住食材鮮甜,底部鋪以窩筍與木耳絲,一口咬下,外酥內嫩,魚香風味隨之迸發,蒜香、醋韻與辣意接連而來,這道熟悉的風味,因地域與演繹而更新,魚香之最,喚醒味蕾,也重寫了「魚香」的印象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一口湯〉當季清口湯

味道層層進,席間須有節奏調和、讓味蕾稍作歇息的角色。俗話說:「冬吃蘿蔔夏吃薑」,順應時令,川雅這一季選用蘿蔔、老菜脯與香菇,細火慢熬,湯色清亮、味道淡雅,不靠濃重調味,只留下蔬菜的清甜與菜脯的回香。這一口湯,卻剛好替味覺重整,為下一道菜預留空間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柱菜〉藿香黃花魚

川菜講究香氣鋪陳與味型堆疊,無論麻辣或清香,各有其獨特風味。而藿香風味的運用是一道獨特支線,不靠厚重辛香,有著草本清香,在大火熱油之間仍能留住鮮明香氣。川人習慣在料理魚菜餚時加入藿香,既能增添獨特香氣,也有助去除腥味;而傳統的藿香黃花魚,以草魚、黃花、豆瓣、藿香組合,既是家常,也是代表作之一。主廚延續這份經典,換上更細緻的展現,選用肉質細嫩的黃花魚,以低溫慢煮保留鮮甜,以大葉、紫蘇、薄荷與茱萸提煉藿香氣韻,並加入花椒製成帶有海味的醬汁,綴以自製辣椒油、木薑子油與茱萸油提香,入口時,藿香先至,魚肉鮮香隨之而來,香而不膩,清而有致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中點〉手工葉兒粑

川菜講究節奏拿捏,「中點」正是串聯筵席中的留白設計。葉兒粑是四川常見的傳統點心,外皮以糯米粉製成,柔韌滑糯,內餡有甜有鹹,筵席與日常皆宜。川雅本次以鹹餡版本詮釋,將宜賓芽菜、泡椒、蝦米、豬肉末、香菇等炒製餡料,帶有鹹香、微辣與回甘,包入手工糯米皮後,以竹葉襯底蒸製,葉香滲入,餡香飽滿,米香細膩,入口柔軟不膩,恰到好處地銜接下一道菜的節奏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柱菜〉豆酥神仙鴨

靈感來自粵菜「江南百花雞」,並融合川菜「神仙鴨」與「豆渣鴨脯」的風味元素,王師傅將三種概念融合在一道菜中,轉化為屬於川雅的豆酥神仙鴨。 選用櫻桃鴨腿,以香料醃製後旱蒸軟化肉質,再定型切塊,保留鴨肉的油香,而鴨腿肉下方,是用龍膽石斑與墨魚打漿,加入香菜梗製成的海鮮漿體,兼具Q彈與鮮味,透過刷脆皮水酥炸至外酥內嫩,打造一道雙層主體。 醬料設計亦是亮點,快炒豆瓣與豆酥堆疊出醇厚香氣,最後淋上的芋泥醬則如味覺的緩衝,讓辛香更顯和諧、甘甜更為突出,是一道從經典中衍生、再轉變而成的現代川菜菜餚。



藝承〉酸湯蟹肉泡脆米

為了重現正統川味的精神脈絡,王國政主廚親赴四川,向松雲派張元富師傅學習經典菜式「元富魚翅羹」。從挑選食材到火候掌握,每一步皆親身實作、逐一拆解;而更珍貴的,是一道菜背後的歷程、心法與記憶,被細細傳授、毫無保留地交付。王師傅回台後,將這份味道反覆復刻、調整、打磨,讓這道菜不只是再現,而是在川雅脈絡中重新演繹。它所承載的,不只是味道,更是川菜世代傳承的精神與技藝。延續這份傳承,王師傅以「酸湯蟹肉泡脆米」展現,將自製泡菜、番茄與豆瓣炒香後注入豬骨高湯,煮成酸鮮澄亮的川味酸湯,搭配鮑魚、蟹肉、貢菜與草菇等豐富配料,並附上蒸煮後炸至金黃的脆米,入口軟潤酥香,湯韻綿延,是王師傅將師徒記憶轉化為當代新作的精彩詮釋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 



甜品〉麻婆豆腐冰淇淋

尾聲以豆香收尾最是合宜,自製豆腐冰淇淋細緻綿密,質地清爽卻不單薄,豆香濃郁,灑上快炒辣椒製成的脆椒、花生碎,佐一點藤椒油,麻香滋味反倒帶出宴席的尾韻起伏,簡單卻記憶深刻,這一口,不為濃烈,而是讓味蕾知曉:宴已至末,但香氣猶存。



圖片來源:品牌提供

 



Powered by Froala Editor

{"title"=>"米其林一星餐廳「川雅」秋冬以「時間」為主軸,由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", "keywords"=>["川雅", "米其林"], "description"=>"若說菜單是一場敘事,川雅秋冬這一章,講述的,便是關於「時間」的故事。它不刻意顛覆經典,也非為創新而創新,而是透過主廚對「時間」的感知與掌握,在分寸之間重構節氣與味型的表達。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,讓酸、麻、鮮、香、醇、甘依序", "news_keywords"=>"川雅, 米其林", "article"=>{"section"=>"life-style,生活風格"}, "author"=>"EmilyChen", "og"=>{"type"=>"article", "title"=>"米其林一星餐廳「川雅」秋冬以「時間」為主軸,由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", "description"=>"若說菜單是一場敘事,川雅秋冬這一章,講述的,便是關於「時間」的故事。它不刻意顛覆經典,也非為創新而創新,而是透過主廚對「時間」的感知與掌握,在分寸之間重構節氣與味型的表達。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,讓酸、麻、鮮、香、醇、甘依序", "url"=>"https://coolsis.cool-style.com.tw/life-style/food/41880", "site_name"=>"米其林一星餐廳「川雅」秋冬以「時間」為主軸,由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", "image"=>{"_"=>"https://coolsis.cool-style.com.tw/rails/active_storage/blobs/proxy/eyJfcmFpbHMiOnsibWVzc2FnZSI6IkJBaHBBOVMzQ1E9PSIsImV4cCI6bnVsbCwicHVyIjoiYmxvYl9pZCJ9fQ==--5e2322e83a9db1cdd9b1956f598e0caf8ee18fae/collage.png", "secure_url"=>"https://coolsis.cool-style.com.tw/rails/active_storage/blobs/proxy/eyJfcmFpbHMiOnsibWVzc2FnZSI6IkJBaHBBOVMzQ1E9PSIsImV4cCI6bnVsbCwicHVyIjoiYmxvYl9pZCJ9fQ==--5e2322e83a9db1cdd9b1956f598e0caf8ee18fae/collage.png", "width"=>1200, "height"=>630}}, "fb"=>{"app_id"=>286212352832184}, "twitter"=>{"card"=>"summary_large_image", "url"=>"https://coolsis.cool-style.com.tw/life-style/food/41880", "title"=>"米其林一星餐廳「川雅」秋冬以「時間」為主軸,由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", "description"=>"若說菜單是一場敘事,川雅秋冬這一章,講述的,便是關於「時間」的故事。它不刻意顛覆經典,也非為創新而創新,而是透過主廚對「時間」的感知與掌握,在分寸之間重構節氣與味型的表達。主廚王國政從川菜二十四味型中提煉節奏感,讓酸、麻、鮮、香、醇、甘依序", "image"=>{"src"=>"https://coolsis.cool-style.com.tw/rails/active_storage/blobs/proxy/eyJfcmFpbHMiOnsibWVzc2FnZSI6IkJBaHBBOVMzQ1E9PSIsImV4cCI6bnVsbCwicHVyIjoiYmxvYl9pZCJ9fQ==--5e2322e83a9db1cdd9b1956f598e0caf8ee18fae/collage.png"}}, "canonical"=>"https://coolsis.cool-style.com.tw/life-style/food/41880"}